今日是:

做一简单小动作解决腰酸背痛

太极拳的特点是一处动则全动,一处静则全部静,这也是为什么太极拳能健身的原因。练内家拳的,过去有一种说法,叫“太极腰,八卦步”可见太极拳对腰部的地位和作用非常重视。拳谱上与腰有关的论述很多,如“主宰于腰”,“转关在腰”,“命意源头在腰际”,

“刻刻留心在腰间”等。腰为全身上下的枢纽。腰不松,就会影中央委员内劲的完整。如果将太极拳比为舞长龙 ,那么腰部就是龙头,其它关节,依次慢慢舞动。腰在人体的中间部位,是上下身的枢纽,练拳时转身等动作都需要腰的配合。

这就是“主宰于腰”,“刻刻留心在腰间”的意思,持久练习,就能达到“腰如车轴”,“活似车轮”的灵活效果。在生活中,很多事我们都是用手做的,如果要求别人先动腰部去做一件事,马上会成为笑话。

可太极拳就要求腰部先动带动四肢,可不少人却由于受日常生活影响,都只在手上练拳,很少想到要用腰练碰撞,因而上身得不到松柔的锻炼,胸,肩等部很难灵活,推手时易为对方所乘,不会走化了。

如果腰部灵活,那么杠杆的力臂就会由手到肩延伸至腰,再加以两腿不断灵活地调整重心,就可以引进落实,不怕牛力,而起到以小胜大,以柔克刚作用。太极拳是我国传统的内家拳,练习太极拳重在领悟,领悟其中的精髓,将其发挥极致。

至于怎样用腰,开始可从腰部旋转弧度很明显的拳式中去体会,如单鞭,搂膝拗步,撇身捶等,反复练习单式,可重复几十遍,慢慢就会有所悟。到一定阶段,真能动腰了,这时练拳不过是腰部转些圈而已,至于四肢之动作,都是腰部走弧形或圈的外在表现。到真会用腰了,才会发现自己以前的练拳,全是人为做作,四肢主动太多,被动太少,未能由内到外,远不够自然。

前辈们形容练太极拳为“纯以神行”,或“如行云流水”,其实,只有到了会用腰练拳的时候,才庶几近之。站桩松腰,摸了师父的腰就顿开茅塞。松腰后再练拳,感觉力度不一样。练功夫不在于学了多少套路,而在于身体里面产生相应的变化,松是太极拳最基本也是最根本的要求。练习太极拳不光要松腰,全身皆要放松,松透。

太极拳之所以强调松腰,是腰在行拳盘架及打手上的重要作用。从气功学的角度来讲,腰是肾所居,命意之源头,是实现“气腾然”之前提条件。太极拳在拳架练习上是靠身体的虚实来实现两肾的抽换的,身体的虚实转换则是靠腰部的运动来实现的,如陈式太极讲究裆走下弧,目的一是为了重心稳固,二即是为了实现两肾于虚实上的不断的抽换,从而激发肾气。

故〈十三势行功歌〉说“命意源头在腰隙”,“刻刻留心在腰间,腹内松净气腾然”。太极拳于盘架中,腰是重要关节之一,是联系上下体的枢纽,转关灵便皆靠腰裆。拳论要求“一转动周身俱要轻灵,尤须贯穿”,“贯穿”要求行拳者必须放松腰部,并以意识支配腰部主动转动,从而带动全身,做到上下相随;腰部不松,则转关不灵,既不能贯穿,也不能轻灵。

由于腰的枢纽作用,太极拳特别强调腰劲,松腰落胯,自然步法坚实有力而轻灵便利,随着练习时间的延长,在正确的腰裆运动下,劲始于足发于腿主宰于腰,腰劲主宰劲路后,即达到劲整,从而行于手指,圆转贯穿。

故陈式太极拳特别强调走架上的松腰活裆、拧腰扣裆、塌腰圆裆。技击化劲的根本在于对虚实的把握,虚实的变化在于腰裆的变化。已故著名杨式太极拳家李雅轩先生在授杨式太极拳时,即强调以腰“沉中带转”来实现虚实的变化,从而实现劲路的转变。

天天健康网美食频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