陆游是宋代著名的爱国诗人,一生著诗文万余首。同时他也是一位养生家。在人均寿命只有三四十岁的南宋时代,他竟享年85岁,而且耳不聋、眼不花、背不驼,有时还能上山砍柴挑着回来,可谓我国古代诗坛的长寿冠军。
陆游能获得如此高寿,与他的养生有道是分不开的。他的长寿秘诀在哪里?读陆游的诗文,可以探寻其长寿之道。
达观以养生
“昨夕风掀屋,今朝雨淋墙,虽知柴米贵,不废野歌长。”
从这首诗中,可以看出陆游乐观豁达的胸怀:尽管屋上的瓦被狂风掀掉,墙壁被大雨淋湿将要倒塌,家中揭不开锅盖,可是他没有为此而忧郁,仍然吟诗不绝。对于曲折坎坷的人生,他认为,应该是“纷纷谤誉何劳问”,“莫厌相逢笑口开”,正是这种乐观的人生态度,成就了一位大诗人,成就了一位寿星。
勤动以养生
“八十身犹健,生涯学灌园。”
陆游在闲居乡村时,还经常从事一些拾粪、割草的体力劳动。后来,他虽然年高体衰,不能再干重活了,还要“拥杖牧鸡豚”,养养鸡和猪,不愿意让自己闲呆着。闲暇时,他养花、钓鱼、打拳、练书法,从而舒筋活血、陶冶性情,调节神经,有益健康。
“一帚常在傍,有暇即扫地。既省课童奴,亦以平血气。”
扫地是一种轻微的日常劳动,从事扫地必弯腰屈臂,四肢随之运动开来,血液循环加快,人体骨骼、肌肉关节及韧带一并得到适度锻炼,不失为一项老少咸宜的健身劳动。陆游不仅躬身洒扫庭除,而且积累了扫地养生的经验,并写成了诗文。
“整书拂几当闲嬉,时取曾孙竹马骑。故做小劳君会否,户枢流水即吾师。”
《书意》此诗是讲陆游一向把整理书籍、扫地抹桌当做锻炼自己身体的活动,有时还像小孩子一样,同曾孙一道骑着竹马做游戏。他认为,做一点力所能及的劳动是有益的,犹如“户枢不蠹,流水不腐”。诗中洋溢着乐以忘忧之情和返老还童之状。这忙中偷闲的闲嬉,让陆游活动筋骨,放松精神,愉悦身心。
“游山如读书,深浅皆可乐。”
陆游在青年时代,曾投笔从戎,过了一段军旅生活。在从军的日子里,他是一位马球运动的爱好者。“军中战罢壮士闲,细草平郊恣驰逐。洮州骏马金络头,梁州球场日打球。”这是陆游活跃在军中球场上的生动写照。
年纪大了以后,陆游仍然喜欢登山爬高。一次,他去四川青城山时,不顾年事已高,独自登上艰险难攀的泊灌口,使同行者为之惊讶不绝口。他在峰顶眺望泯江滔滔,大声畅吟道:“姓名未死终磊磊,要与此江东注海。”浩然之气,油然而生。
饮食以养生
“世人个个学长年,不悟长年在目前。我得宛丘(仙人名)平易法,只将食粥致神仙。”“薄粥枝梧未死身,饥肠且免转车轮。”“老便藜粥美,病喜粟浆酸。”
陆游在许多诗句中,常常提及食粥对延年益寿的好处。他从生活中体会到,老年人的消化能力弱,稀粥利于消化,易被人体吸收,于长寿大有裨益。传统医学认为,食粥能滋生津液、培养胃气,助消化,且营养俱存,对脾胃虚弱的人来说尤为适宜,实为养生之宝。
“肉食养老人,古虽有是说。修身以待终,何至陷饕餮。晨烹山蔬美,午漱石泉洁。岂役七尺躯,事此肤寸舌。”
陆游到了晚年,基本食素,他认为素食既节俭,又可养生。在诗中,他对过去流传的“肉食养老人”的说法大不以为然,而是乐意于“烹山蔬”,“漱石泉”,强调修养身心,不贪食厚味,把清淡的素食当作养生妙法。
但是,陆游也并不是一位完全的素食主义者,他认为肉食也有一定好处,并不绝对禁止,他提倡“以素为主,兼及荤腥”,现在看来也是合理的养生准则。
良习以养生
“饭后自做揉腹功”
陆游很爱好气功。在做完气功锻炼之后,他往往继之以按摩;其次,他在每次饭后的一小时,坚持做“揉腹功”,以助消化。他在诗中多次提到:“饭后自做揉腹功”、“饭后频摩腹”、“朝脯两摩腹”等等,这足以证明他是经常练习按摩的。
“老人不复事农桑,点数鸡豚亦未忘。洗脚上床真一快,稚孙渐长鲜烧汤。”
脚是人体的第二心脏,睡前用热水泡泡脚,能使双足温暖,气血通畅,舒经活络,既可促进新陈代谢,又能增强脏腑功能,还能达到安眠助睡的功效。陆游深得洗足养生之法,他坚持在临睡之时用热水洗脚。他在82岁那年,对家人说:“春天洗脚,升阳固脱;夏天洗脚,暑热可却;秋天洗脚,肺润肠濡;冬天洗脚,丹田温灼。”
陆游将“洗足上床”当作人生一大快事,并非言过其实。为了健康,应精心呵护双脚。
“小疾深居不唤医”
他认为头痛脑热等小毛病,不必急着去求医问药,即使服药,也要适可而止。他的理由是“饮食起居应规律”,“揠苗农害稼,过剂药伤人”。
陆游对疾病的看法是辩证的,他同时认为假如患了小病,也不能忽视或无所谓,因为“死非一日至,小病为前驱”,“小疾有根底,忽之当日深”。
如果从秦始皇算起的话,我国历史上一共有408位皇帝。在这些皇帝当中,有五位寿命超过80岁。他们是清高宗乾隆88岁、梁武帝萧衍85岁、女皇帝武则天81岁、五代吴越武肃王钱镠80岁,还有宋高宗赵构。赵构就是那个宠秦桧、杀岳飞、偏安一隅的昏庸皇帝!他在经历了国破家亡、母亲被俘的惨痛之后,仍然活了81岁。明代学者龙遵叙在他的养生学专著《食色绅言》中谈到赵构的长寿之道时认为,赵构长寿,是因为先天禀赋和后天寡欲。除此两个原因外,还有另外三个原因:
重视医学
宋朝的皇帝大都重视医学。在前辈的影响下,赵构也亲笔写下了《养生论卷》一书,这不但展示了他高超的书法艺术,更说明了他对医学以及养生理论的重视。
精于书法
历代书法家大多高寿。书法不但是一门艺术,也是一种养生之道。
明代陶宗仪《书史会要》称:“高宗善真、行、草书,天纵其能,无不造妙。”赵构少即醉心书道,自谓:“顷自束发,即喜揽笔作字,虽屡易典型,而心所嗜者固有在矣。凡五十年间,非大利害相妨,未始一日舍笔墨”。他整理收集宣和内府因战乱而散失的古代法帖名画,身体力行地提倡大众研习书法。一时间,以高宗为中心,南宋几乎掀起了一个学书高潮。
饮食卫生
古时候皇帝吃剩的菜肴,一般赐给宫中其他人吃。高宗在进膳时,“必置匙箸两副”,先用“公筷”及“公匙”将食物取置于的自己的容器中,再用另一双筷匙食用,注意不让吃剩食物被污。
看来,虽然赵构在政治上是个昏庸的君王,但在饮食方面,却颇讲究卫生,这也许是他活到80多岁的原因之一吧。
孔子是我国儒学的创立者,被后人尊崇为圣人。他一生中备受冷遇,历经劫难。但他却长寿,活到73岁。那么,他是怎样在逆境中得享古稀之龄的呢?让我们来研究一下。
孔子非常注重心理上的健康,他说:“君子有三戒:少之时,血气未定,戒之在色;及其壮也,血气方刚,戒之在斗;及其老也,血气既衰,戒之在得。”
这里非常清楚地指出了人们应按不同时期的体质特点来养生,即年龄不同,生理、心理特点不一样,养生方法就应有所区别:青少年时,由于机体发育尚不成熟,注意不要早婚,不要性生活太频;
壮年时,身体强健达到顶点,力量充沛,脾气也大,要少与人争斗,以免伤及自身;到了老年,体质已经虚弱,就要把名利看得淡一些,不要再苦心追求什么了。
孔子是这么说的,也是这么做的。他特别欣赏那种清心寡欲的精神状态,如他对颜回的“一箪食,一瓢饮,在陋巷,人不堪其忧,回也不改其乐”表示赞叹:“贤哉,回也!”孔子最反对患得患失、怨天尤人的精神状态,提倡心胸坦荡,刚毅坚强。
他认为有三种事最有害于健康:骄傲自大、游荡忘返、饮食荒淫。并提出三种有益于健康之事:调节行动,导人以善,交好朋友。
孔子善于用音乐来调节情绪,抒发心情。他本人对音乐有很深的研究,亲自编订了《乐经》,惜已失传。他还经常和当时的音乐大师们探讨乐理。在齐国听到《韶》的音乐,竟“三月不知肉味”,借助音乐陶冶精神。
在绝粮于陈地之际,他还是弦歌不绝,饥寒之中,也不愁楚。每当听到别人唱幽雅的歌曲时,他必定请人再唱一遍,自己跟着学。如其弟子们所说:“子之燕居,申申如也,天天如也。”孔子正是这样通过音乐达到放松精神、养生延年的目的。
在许多人的心目中,孔子该是文弱迂腐的老书生模样。而事实上孔子酷爱体育,身体强健,据考证他身高有1.83米呢。孔子喜欢钓鱼和射箭,并且还是位优秀的骑手。但他最喜欢的运动是登山和游泳。
所谓“仁者乐山,智者乐水”,暮春时节,他常与十多个学生结伴去沂水游泳,必至尽兴方罢,然后去舞雩台吹吹风,一路唱着山歌回家去。正因为孔子长期坚持体育锻炼,所以尽管一生多次陷入困境,却都挺了过来。
在饮食方面,孔子力倡节俭,同时非常注意卫生。他曾提出“八不食”,即:①霉粮馊饭、烂鱼坏肉,不食;②颜色不好的,不食;③发臭的,不食;④夹生饭和烹调不当的,不食;⑤调料不当的,不食;⑥不合时令的,不食;⑦肉切得不方正的,不食;⑧市上买的酒和熟肉,不食。
孔子不但自己依此而行,还通过弟子把这些知识传授给大家,从而避免了饮食不当所致的疾病。正是平时多方面的修养,塑造了孔子强健的体魄,使他能在那战乱年代,有力量为实现自己的主张而去拼搏,并且最终成为世界文化史上的一代伟人。